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中東勢力的興衰

中東國家爆發一連串反政府行動,由突尼斯起,波及埃及、約旦等國,這個骨牌效應所引發的影響將大大改變中東地區的政治版圖及勢力平衡,以至列強對該地區影響力。

「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一般來說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爾、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蘇丹等等,就是一堆見到國家也不知有哪的國家。

談及中東,很多人的印象都是:好熱、沙漠、回教、駱駝、石油等。香港沒有太多人對中東有深入、認真的了解,因為與我們相關的程度很低,而且要了解中東的現狀就一定要上朔伊斯蘭教的興起直到二次大戰的結束,才能對中東國家的行為及陣營有基本的了解。故我嘗試用有限的知識和理解了去談談這段千多年的演變。

伊斯蘭教的歷史進程對伊斯蘭世界內外帶來了深遠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影響。伊欺蘭教起源於七世紀的阿拉伯地區,由穆罕默德創立,教徒稱為穆斯林,信奉一神論。但其實伊斯蘭教所信奉的神,和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所信的神是同一位,只是各自對教義的解釋各有不同,導政出現分歧,戰事紛爭亦因此而起。

在穆罕默德首次誦讀古蘭經的一個世紀內,伊斯蘭帝國的版圖由西面的大西洋伸延至東面的中亞,帝國的國君稱為哈里發。這個新的政體很快便陷入內戰,繼承國相互攻伐,又要應付外來的威脅。其間對於哈里發繼承者的分歧亦導致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分裂。雖然如此,伊斯蘭教仍繼續散播至非洲、印度及東南亞。到中世紀,伊斯蘭文明是世上最先進的文明之一。

其傳教方式主要有兩種:軍事與貿易。在伊斯蘭教中唯一合法的戰爭稱為聖戰,是對叛徒或非伊斯蘭教徒發動的戰爭,目的就是要宣揚及保衛伊斯蘭教。所以有人說,穆斯林是一手拿著彎刀,一手拿著可蘭經打仗的。貿易則由於他們位於中東地區,是東西貿易的樞扭,故有利於其宣揚教義。通過這兩種方法,伊斯蘭教成為教徒增長率最高的宗教。

但西方經濟及軍事上的增長使歐洲超越了伊斯蘭。在十八至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蒙兀兒帝國等伊斯蘭王朝被置於歐洲列強的陰影之下。民族主義興起更使希臘在1829年成功爭取到獨立脫離奧斯曼帝國,其他巴爾幹地區亦紛紛依靠列強取得獨立,使奧斯曼帝國在歐洲只剩下伊斯坦堡這個唯一的據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也標誌著奧斯曼時代的終結,哈里發更在1924年被現代土耳其首任統總凱末爾所廢,亦標致著伊斯蘭帝國的衰落,再也不能建立一個龐大的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度。

待續…

沒有留言: